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兴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提示
各金融机构: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各国政府相继采取了旅行限制、居家隔离、税收减免、社会救助等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谋取和清洗非法所得提供了可乘之机。为此,国际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发布相关报告,现将新兴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摘要如下:
(一)诈骗活动频繁发生
犯罪分子通过为虚假慈善机构筹款、网络贩卖伪劣医疗物资等手段谋取利益,或佯装为警察或卫生工作人员进入受害人住所,以防疫名义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或实施其他诈骗活动等。
(二)网络犯罪多发
受居家隔离、线下场所关闭等措施影响,犯罪分子将犯罪活动转移至互联网。如,犯罪分子以世界卫生组织等名义发送钓鱼邮件,将恶意软件植入查询感染者踪迹的应用中,以发放救助资金等为由骗取受害者身份证件号码、安全口令等信息。学校停课,学生上网课,使儿童拥有更多上网时间,相应增加了受网络侵害风险。
(三)交易行为改变
疫情期间,不少金融机构关闭了线下网点或缩短了对外营业时间,导致远程交易激增。也有国家监测到,人们对金融市场丧失信心,发生大量提取现金或资金转移行为,导致不熟悉线上操作的客户更容易遭受诈骗,或将资金投入灰色经济中。
(四)政府资金滥用
犯罪分子打着为企业申请救助资金的幌子,谋取政府用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资金,为贪污、挪用公款创造了空间。
(五)利用金融业动荡趁虚而入
在经济下行期,犯罪分子倾向投资陷入困境的企业。在企业寻求贷款重组或提高信贷额度之际,趁机将犯罪所得投入企业,掩盖资金真实来源。同时,市场动荡会引发更多内幕交易、提取大量现金、投资组合清算、投资黄金等行为,也为犯罪分子将非法所得混入合法收益提供机会。
(六)恐怖融资隐忧凸显
个别国家担忧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可能在疫情不稳定期伺机作乱,借机筹集和转移资金。
以上变化、威胁及漏洞带来了五方面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1)犯罪分子更倾向线上交易,或使用虚拟资产清洗资金;(2)利用金融机构远程办公导致内控程序有所松懈的机会躲避客户尽职调查;(2)大宗现金交易频繁,或使用灰色经济通道转移资金;(4)以合法企业为名骗取政府用于刺激经济的资金,或通过企业破产程序掩盖资金来源;(5)将犯罪所得大量投入现金密集型产业与资金流动性强的企业。
各机构应在日常监测中重点关注上述威胁和风险,运用金融科技降低恶意软件传播风险、堵塞漏洞,运用数字身份远程监控客户开户和交易行为,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隐私性与便利性,积极上报与新型犯罪行为有关的可疑交易报告。疫情期间在满足监管要求上确实遇到困难的,应与我中心支行反洗钱处保持积极的沟通。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反洗钱处
2020年4月24日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反洗钱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