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投资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防范非法投资教育>详细内容

如何认定非法集资?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4 11:03:56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醒,近年来民间投融资、市场零售、养老等领域风险多发,以元宇宙、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等为噱头的集资变种有所抬头,打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等旗号的集资骗局也在不断滋生。非法集资不断变换“马甲”让人应接不暇。仅以元宇宙“马甲”为例,有的不法分子翻炒与元宇宙相关的游戏制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概念,编造包装名目众多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借机吸收公众资金,具有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容不得任何松懈思想、麻痹意识。监管部门反复提醒,非法集资是国家坚决打击的金融犯罪行为,任何假借金融创新之名从事非法集资的活动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空闲时间多、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老年群体,利用老年人获取最新财经信息能力不强、渴望身体健康及获取超期投资回报、防备心弱等特点,不断翻新犯罪手法,逐步骗取老年人信任,虚构投资理财项目或超高回报的经营项目,在前期持续按时付息以引诱其递进增量投入资金,并将非法集资所得资金随意挥霍直至案发逃遁,给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及身心伤害,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


一、作案手法

1小恩小惠作诱饵,正面形象是假象

“免费赠送礼品”是涉老年人非法集资的一个共性,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派发传单、口口相传、上门推销等方式,利用赠送粮油鸡蛋、免费体检、养生讲座等小诱饵,摸清老年人个人信息和投资意愿。此外,不法分子为包装自己,前期还会投入资金,用于租赁写字楼、办理营业执照等,细分人事、财务、销售等部门,营造其“正规”形象。


2“感情牌”,设下“温柔陷阱”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老年人信任,没少打“感情牌”。诸如让业务员一对一与老人“培养感情”,平日里常与老人聊天、嘘寒问暖,还隔三差五看望老人,让缺少倾诉对象的老年人一步步走向他们精心打造的“温柔陷阱”中,一些老年人甚至把业务员当自家人看待。


3虚构多种项目,承诺低投资高回报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企业,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虚构养老、影视、餐饮及种植养殖投资等项目,印制丰富的宣传产品、伪造相关资质,以虚假承诺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


4给予定期“回报”,放长线钓大鱼

在集资初期,不法分子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骗取信任,吸引老年人持续加大投资,同时在老年群体中通过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加入。殊不知,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法分子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二、老年人该如何防范?

1增强防范意识,警惕高额回报

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所以老年人应警惕任何“低风险投资”“高息回报”“快速致富”的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前要充分了解行业或经营项目是否具备高回报。在社会细分和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房地产、旅游、种养殖等传统行业的经营利润往往不高。须知高收益也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天上不会白掉馅饼。


2多与家人商量,切勿跟风投资

老年人在遇到集资类宣传时,应增强辨别能力,不要盲目轻信周围熟人介绍、所谓的“专业人员”推荐,切忌“随大流”跟风投资。投资前多征求家人意见,并在子女协助下识别理财项目真伪与投资风险等,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3量力而行,守好“钱袋子”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老年人投资前要了解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合理评估自身经济水平及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正规渠道谨慎选择投资项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